武漢長江隧道建成試通車萬里長江第一隧 天塹通途質為先 本報綜合消息 12月28日,譽稱“萬里長江第一隧”的武漢長江隧道建成試通車。這是繼半世紀前“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以來,我國首次完成“隧穿長江”的交通工程。 據悉,武漢長江公路隧道全長3.63公里,工程概算投資20.5億元,為雙線雙車道,設計行車時速為50公里,是我國修建的第一條長江公路隧道,也是目前我國地質條件最復雜、工程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說,武漢長江隧道在建設施工中的眾多創新,標志著我國穿越江河湖海的隧道技術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當你細細品味這座創造了許多“奇跡”的隧道時,你會發現,它處處都體現了中國工程質量的高水平,不僅有許多自主創新的耀眼亮點,還有不少涉及環保人文的精彩細節。 結構安全——— 確保100年不漏水 據悉,“萬里長江第一隧”可以保證100年不漏水,并可抗6級地震,抵御300年一遇的洪水。 據武漢長江隧道總設計師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高工肖明清介紹,武漢長江隧道在國內首次采用了雙道管片(防水圈)防水,雖處于長江水位57米之下,但可保證隧道100年不漏水。同時隧道按可抗6級地震設計,防洪標準按百年一遇設計,最高可抵御300年一遇的洪水,設計使用年限也為100年。 同時,隧道兩端的豎井還設有寬14米、高5.4米、厚0.34米的防淹門,萬一遇到不可抗的外力(如戰爭)而遭到破壞,防淹門可攔截江水,防止江水經隧道“倒灌”城市。 消防安全——— 4900多個自動噴頭應對火情 “萬里長江第一隧”的火警火災,除公安消防部門有嚴密的應急預案外,隧道內還設有自動水霧噴頭,可以直接為隧道滅火。 據武漢長江隧道建設指揮部指揮長萬姜林介紹,隧道暗埋段及頂部裝備了水霧噴淋滅火系統,共有4944個自動噴頭,幾乎覆蓋了隧道車道板每一處空間。發生火警時,這些噴頭就會自動噴水,每個噴頭每分鐘可噴水120升。 此外,隧道內每隔50米裝有一個消火栓箱和水成膜滅火系統,每個箱內設消火栓2個,水帶2盤,水槍2支,報警、啟泵按鈕各1個,可有效防止火警火災。 人員安全——— 20分鐘內安全撤離 “萬里長江第一隧”在國內首次使用了具有三重開關的逃生通道門,其安全逃生系統整體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據長江隧道建設指揮部負責人楊楠介紹,逃生通道設在左右兩條隧道的中間,在每條隧道的左側地面上,每隔80米就可看到一個長方形黑蓋,那便是逃生通道口。 一旦隧道遭遇失火等緊急情況,中央控制系統就自動開啟通道口,同時,通道口旁邊的墻體上也設置了通道口的電動開關,只要輕輕一按,這扇門便能自動開啟。 緊接通道口的是一個長約3米的橙色滑梯,人只要一跳進通道口,幾秒鐘內就能滑到隧道下約2米高的逃生通道,一般20分鐘就可撤至岸邊。 空氣安全——— 通風良好保護環境 “萬里長江第一隧”采用了世界領先的、有別于傳統隧道的通風、排氣模式,以確保通排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并盡可能地減少環境污染。 據介紹,因為長江隧道長度較長,在排氣、通風的環節,設計采用了“射流風機縱向誘導通風模式”加“重點排煙”的舉措,以確保隧道內良好的通風環境。即通過風機“接力”的方式,將富含氧氣的新鮮空氣,通過一臺臺射流風機的傳接,快速、及時地輸送到隧道各個角落。 同時,考慮到隧道內的廢氣在排放的過程會產生熱量,空氣在流通、清污的過程中必然招致“溫升”,即靠近隧道出口處的溫度會急劇升高,甚至可達到40攝氏度至50攝氏度。為此,長江隧道的設計,除確保良好的通風環境外,還特別采取了在隧道內部噴灑“細水霧”的方法,并在多個斷面形成“霧簾”,讓霧滴在揮發過程中把熱量帶走,對隧道內部進行適度降溫,以保證其環境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