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市從有著悠久歷史的紅木家具制造業,到成為一個家電、照明燈具、五金等“產業集聚”的現代活力城市,榮獲中國名牌產品已達27個、廣東省名牌產品154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名牌之都”。 中山,走出了一條“以質取勝”為切入點,推進名牌戰略;以源頭抓質量為突破口,使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得到有效整治;以實施技術標準為制高點,帶動企業自主創新的質量振興之路。 以質取勝 促使產業健康發展 中山市制造業發達,全市共擁有家電、燈具、紅木家具、服裝、五金制造等24個國家級專業化生產制造業基地,11個省級專業鎮、7個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擁有產業制造基地的數量居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以產業集群為特點的區域特色經濟。 正是這種雄厚的制造業基礎,使中山“產業集聚”的特點十分突出。 前些年,中山市走“工業強市”和“工業立市”之路,使中山踏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一鎮一品”的區域性特色經濟推動中山產品走向全國和海外市場。經濟主體完成了從農業向工業的歷史性轉變。 然而,在工業快速增長的同時,由于經濟發展的最初目標偏重于數量型和速度型,產品質量水平卻在一段時間內難以跟上發展的步伐,只重產量輕視質量的短期效益觀念成為制約中山經濟騰飛的“瓶頸”。 去年以來,中山市質量技監局更加充分認識到,“產業集聚”是中山市的最大優勢,產業興則城市興。如何發揮“產業集聚”的優勢,使產業進一步升級,中山市響亮地提出:以“質量取勝”促使“產業集聚”健康發展。 他們認識到,無論是著眼于現實還是長遠,阻礙提升中山經濟運行質量和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質量意識淡漠。一些民營企業的素質參差不齊,管理不規范;二是產品質量檔次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業追求產量,忽視產品技術上檔次、質量上水平。 為此,中山市質監局按照中山市的產業發展戰略,根據全市“一鎮一品”的產業格局,結合市政府“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把“以質取勝”工作作為事關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堅持突出“合力”,緊扣關鍵。 他們切實加強領導,指導和監督各鎮區、各部門制訂切實可行的質量工作方案,逐個鎮區、逐個生產企業進行全面調查、建立檔案,同時充分發揮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等職能部門的主力軍作用。 他們強化社會質量監督,營造以質取勝的良好社會氛圍。一方面逐步建立行政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大打假治劣力度并完善重要產品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另一方面大力開展“質量月”宣傳活動,推動增強全民質量法制觀念,從而使“以質取勝”深入人心。 他們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完善質量檢測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產品質量檢驗覆蓋面,構建數據準確的工業生產企業質量檔案庫,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質量動態管理,同時注意引導企業采用先進工藝,嚴格按標準生產,完善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制度,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步伐。 他們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加強名牌戰略的宏觀指導,進一步增強企業創名牌意識,加大品牌經營力度,努力打造區域品牌。 “四項措施”環環相扣,形成嚴密的“以質取勝”實施體系,引領著中山企業走“質量振興之路。 小欖鎮的五金制造業形成了區域特色經濟格局,使該鎮的經濟發展走在全市的前列。在中山市質監局的幫助和服務下,小欖鎮黨委、政府開展的“質量興區”靠的是兩條:一是以質量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總體水平為主攻方向,協調和動員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從而全面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二是將“質量興區”活動融入全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之中,建立各級領導責任制,從而全面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名牌戰略 帶動經濟發展 為什么中山市能涌現一批中國名牌,名牌的涌現對中山經濟發展的意義何在?名牌的背后是什么? 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充分認識到:實施名牌戰略,是推動“以質取勝”的需要,通過實施名牌戰略與“質量興市”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中山經濟質的飛躍。 中山市在實施名牌戰略過程中,首先確定把爭創名牌工作與扶持名優產品和優勢企業發展結合起來;與發展外資、民資經濟結合起來;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起來。 為此,中山市政府對取得名牌稱號的企業堅決落實優惠和獎勵政策,在參與政府建設項目或采購投標時,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權;優先納入市技術改造、技術引進、技術開發計劃并給予扶持。 實施名牌戰略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山市領導認識到,“以質取勝”對進一步提高中山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強市建設,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此,中山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把創名牌作為企業做強、做大的突破口,促進“以質取勝”活動向深層次發展。 首先把實施名牌帶動戰略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大舉措來抓,以市政府《中山市名牌戰略工作計劃》和《中山市名牌戰略實施辦法》指導企業和特色產業開展創名牌工作。 二是根據《中山市關于實施名牌戰略的意見》,從政策上進一步加大了扶優扶強力度,對獲名牌企業給予100萬元到50萬元不等的獎勵。8年來市政府共撥出專項獎勵資金1.06億元實施對名牌企業的獎勵,各鎮區也相應制定名牌獎勵辦法。 三是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引導社會資源流向支柱產業、行業龍頭,促進名牌企業做強做大。 四是市政府每年都隆重召開全市爭創名牌表彰大會,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親自出席會議,并通過大張旗鼓的宣傳表彰,進一步推動了中山名牌戰略工作。 在名牌戰略推進工作中,中山市質監局注意緊緊圍繞中山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區域特色經濟。該局對中山的優勢產品開展深入調研,充分摸清強勢企業的情況,有計劃、有重點地納入重點扶持名單。 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加強協作,增強合力,共同推進,是推動創名牌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 長期以來,中山市質監局竭盡全力爭取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逐步形成了政府合力推動、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全面支持的良好局面,共育名牌、共護名牌、共享名牌的良好氣氛日益濃厚。市、鎮區兩級政府的獎勵扶持機制和社會全面支持,大大提高了企業爭創名牌產品的積極性,不僅推動了“以質取勝”活動的深入開展,而且加快推進產業強市進程。 與此同時,中山市質量技監局強化對企業的服務,在名牌挖掘、培育過程中,緊緊依靠企業,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根據中國名牌產品“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培育行業,結合全市行業實際情況,該局確定了將相關龍頭企業列為重點培育對象,根據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和企業提出的要求,在產品質量、標準、計量等方面免費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著力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產品質量技術問題。 近年來,該局分別在小欖、古鎮、東鳳鎮等10多個鎮區召開過爭創名牌工作研討會,鼓勵企業爭創名牌,提高市場競爭力。一方面對這些企業給予分類指導,幫助企業建立標準體系、計量保證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引導企業按國際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深入企業幫助解決爭創名牌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另一方面積極向國家、省推薦強勢企業,積極爭取把強勢企業的產品納入國家、省的評價目錄。 為推動全市傳統產業向集約化、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實現工業經濟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中山市委、市政府對“以質取勝”的理念和內涵,有著清晰的認識。 針對全市中小型企業數量多、一鎮一品區域性經濟突出的現狀,中山市首先從打造區域品牌和行業品牌入手,然后再打造名牌產品。制定了關于產業集群發展與升級實施方案,把加快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列入鎮區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通過構建一個統一的平臺,把同一產業的大中小企業聯系到一起,在“以質取勝”的推動下,打造行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通過名牌輻射和帶動,大力培育區域特色產業品牌,帶動了產業集群發展,到目前為止,已注冊了古鎮燈飾、沙溪休閑服裝、大涌紅木家具、黃圃臘味等一批特色產業商標,不僅有效提升了特色產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且極大地提升了中山市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力地推進了產業強市進程。 去年,全市在原有21個國家級區域品牌(生產基地)基礎上,黃圃鎮獲得“中國(黃圃)食品貿易中心”、古鎮鎮獲得“國家照明器材設計與制造產業基地”、小欖鎮獲得“中國內衣名鎮”稱號,獲得國家級區域品牌,進一步加快了全市傳統產業、區域特色經濟的發展。 2007年全市產業集群實現工業總產值1353億元,營業總收入1336億元,分別占全市工業兩項經濟指標的37.74%和40.09%。 技術標準戰略 增強競爭力 中山,取得這么多中國名牌絕非偶然,這只是中山名牌戰略的一個縮影。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競爭的格局也在變化,從原來的產品競爭、企業競爭演化到區域間整體競爭力的比拼,其背后是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競爭。 因此,中山市質監局通過“創新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家化和國際化”的模式,組織和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標準的研制,促進自主創新與技術標準的融合,積極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搶占產業制高點,作為全市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指導思想。以技術標準研制為重點內容,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為主體”的原則,調動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為中山市有效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注入了活力。 一是積極搭建多層次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構架。通過深入調研,制訂了《中山市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工作意見》,并積極動員各鎮(區)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有的鎮(區)分別擬定了實施技術標準工作領導機構,擬設立了鼓勵支持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專項基金,并實行把標準化產品列入政府優先采購目錄等鼓勵措施。 二是積極推動企業承擔全國TC/SC/WG秘書處工作。抓住國家改革創新TC/SC的戰略機遇,積極發動企業承擔全國TC/SC秘書處工作。讓企業充分認識承擔全國TC/SC工作的意義及申報程序,引導企業加入申報行列,全市企業申報了36項全國TC/SC/WG。其中,7家企業已列入國標委公布的TC/SC公示名單,其中,4家企業獲批準籌建。 三是有效推動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在該局大力動員鼓勵下,全市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的工作,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市企業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約120項,最近又有16家企業成為國家、行業標準起草單位,承擔制訂23項國家(行業)標準工作。 在政策層面上,中山市政府為進一步提升全市傳統產業的綜合競爭力,采取了以技改項目貸款貼息辦法,推動企業進行技改創新。2007年,全市列入備案的重點技改項目198項,計劃總投資51.12億元,這批重點技改項目建成后可拉動產出173億元;同時推動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建立行業技術中心,先后協助小欖、古鎮、沙溪、大涌、東鳳、黃圃鎮區和健康科技、電子信息、色裝印刷、醫藥、汽配等產業基地組建了行業技術服務中心。 在引導層面上,中山市質量技監局以標準化服務為切入點,幫助全市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標準化體系,鼓勵和引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推動企業不斷提高以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為主要內容的宏觀質量管理水平,通過幫助企業制訂標準,將企業融入到國家標準本地化、本地標準國際化進程中,引導企業走以標準引領行業的發展道路。 中山市質監局組織開展以“鎮(區)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模式的“聯盟標準”,推動、建立實施產業集群不斷聚集壯大,呈現骨干企業群體效應,成為全省推行技術標準戰略的最大亮點。 上世紀末,隨著城鄉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中山市形成了一批以鎮(區)為地理單元,由成千上百家同類生產企業匯聚而成的龐大產業集群,構成了具有“鎖具五金”、“紅木家具”等一批“一鎮一品”的區域性產業集群特色經濟。然而,在“一鎮一品”的產業集群特色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較小,且多為作坊式加工企業,產業同質化程度較高,質量意識淡薄,相當一些產業沒有產品標準或執行落后的行業標準。隨著市場競爭激烈,一些企業以犧牲廉價資源和偷工減料來降低成本作為企業競爭主要手段,成為制約中山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 為了解決支柱產業無標及無序競爭問題,在該局的組織下,該市大力推動自主知識產權的“聯盟標準”制定。先后相繼制訂了《鎖具五金》、《廣式臘腸》等16項產業集群“聯盟標準”,這不僅使成千上百家規模企業按“聯盟標準”組織生產,而且推進了產業集群的形成、發展和壯大。 據悉,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速持續保持在30%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5%以上,增速在經濟大省的廣東排列第一。也就是說,在促進產業集群健康發展、規范企業生產管理和維護公平競爭的過程中,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發揮了積極作用。 源頭抓質量 提升監管效能 從源頭抓質量,才能保證“以質取勝’活動順利開展。中山市質監局上上下下對此十分明確。 去年以來,按從源頭抓質量的要求,對全市生產企業開展了以計量、標準化、質量和特種設備等為主要內容的多次調查活動。逐個鎮區、逐個生產企業進行全面調查、建立檔案。已建立了企業質量檔案數據庫和特種設備動態管理數據庫。在不斷加強服務意識,按分類指導的原則,從抓企業基礎工作入手的同時,注重引導、幫助企業嚴格內部質量管理,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和計量保證體系,鼓勵企業按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 古鎮燈具質量問題一直是中山的頭痛事。長期以來,無證無照經營的現象比較突出。雖然經過多次整治,但從事簡單裝配生產的燈具企業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很大的隱蔽性,這就造成“三無”企業問題長期存在,這些企業采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方式,逃避有關部門的監管,生產劣質低價燈具產品侵占市場,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從去年5月份開始,中山市質監局為解決燈具產品質量問題,緊抓重點區域和重點產品不放松,一方面,緊緊抓住量大面廣、質量問題較為突出,容易形成區域性產品質量隱患的燈具產品,大力開展對重點鎮區、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的專項質量整頓工作;另一方面,在充分分析行業產品質量狀況的基礎上,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整頓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專項質量整頓。 該局針對全市燈具質量狀況,將燈具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列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局領導多次召開座談會,深入探討新的監管模式。專門組建了燈具產品質量巡查隊,加強對古鎮等重點鎮區燈具產品質量的監管工作,有效地加強了燈具產品質量監管力量,保證了監管工作落實到位。 局領導班子還多次帶隊到古鎮、小欖、橫欄等燈具產品生產企業集中的鎮區,深入燈具企業開展調研工作,進一步了解行業質量狀況,認真查找分析質量監管的薄弱環節。一方面,全面開展燈具企業普查建檔,充分摸清行業底數,實現對燈具企業的分類監管。同時,開展3C認證證后監督檢查,以嚴格市場準入,規范行業生產行為,打擊無證生產或超范圍生產的違法行為;并開展日常巡查,從嚴從密對納入重點監管企業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促使這批企業重視并提高產品質量。 該局一邊組織開展調研工作和擬定整治工作方案,一邊積極向中山市政府領導匯報全市燈具行業的產品質量狀況,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分管副市長為此專程到古鎮召開座談會,與古鎮鎮黨委、鎮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商討燈具質量整治工作。通過反復向鎮黨委、鎮政府領導溝通加強監管的工作思路,研究實施整治工作方案的相關事宜,取得了鎮(區)領導的理解與支持,使燈具質量監管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在組織開展普查建檔工作的同時,及時根據普查結果進行分類處理。一是將普查中發現的無工商營業執照生產燈具產品的510家企業分批書面通報給工商部門,建議市組織查處,同時抄送市政府及鎮政府;對在普查及巡查中發現的有營業執照但未取得3C認證的燈具生產企業分期分批進行立案查處。 在經過普查建檔、證后監管及監督抽查等工作后,對已獲3C認證的生產企業的質量檔案進行了整理,將證照齊全的燈具生產企業分為A、B、C三類進行巡查監管。特別是對質量把關能力較差的C類企業,加大監督抽查后處理力度。 通過從源頭抓質量,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加大質量監督抽查執法力度,抽查一類產品,整頓一個行業,成為全市質量技術監督系統的共識。全市燈具產品在各級監督檢驗中抽檢合格率大幅提升。 在從源頭抓質量過程中,形成的質量監管“四個制度”,在企業與當地政府之間就像一條緊密相連的紐帶,發揮著巨大作用,有效地整頓了區域性、行業性突出的質量問題,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質量意識,還向廣大群眾展示了質量狀況的透明度。 一是重點產品質量監督制度。針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產品及與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和消費者反映問題較多,及對經濟影響較大的燃氣具、燈具產品,進行重點抽檢,提高監督檢查的針對性。 二是堅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報告制度。通過監督抽查活動,定期向市、鎮政府,通報抽檢產品質量狀況。 三是加大處罰力度制度。為確保企業整改到位,對產品不合格企業給予堅決查處,有效地促進了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四是重大質量問題通報制度,對于發現的區域性重大質量問題,及時向當地政府通報,相互密切配合,狠抓質量整改。 正是“四個制度”的實施,使中山燈具、燃氣具特色產業得到有效整治。不僅徹底摸清全市燈具企業基本情況,為加強燈具產品質量監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使無證、超證書許可范圍生產的違法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新獲3C認證企業數量增多,生產企業的標準、計量、質量等技術基礎工作不斷得到了加強,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中山,一些鎮(區)政府領導談及此事興奮地認為,通過大力抓一鎮一品的質量整頓,特色產品不但沒有整“死”,而且在整頓中得到了發展和壯大。 目前,古鎮燈飾產業產業高度集聚,燈飾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60%以上,出口遠銷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最大的燈飾燈具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去年,燈飾業產值為141億元,營業收入140億元,分別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76%,營業總收入的75%,成為當地的龍頭行業和經濟支柱。 涌動全市的質量振興活動,給“中山制造”帶來了深刻變化,成為中山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本報記者 沈 洪)《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