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已成為新一輪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軟實力競爭的重要指標
哪座城市將成創意之都
□ 本報記者 張曉航
僅僅在4年前,當你提到“創意產業”這4個字時,很少有人知道你在說什么。即使是創意產業的先鋒們,也大多沒有明確將自己從事的工作定位于創意產業。然而1993年就來到中國,一直研究中國當代藝術,長期向海外報道關于中國當代藝術信息的凱倫·史密斯女士當時就敏感地意識到,中國的創意產業一旦啟動,將會在這條大道上迅猛奔跑。果然,4年后的今天,創意產業已成為新一輪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軟實力競爭的重要指標。
這幾年,我國一些大中型城市紛紛提出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國內一批重要中心城市均制訂出了城市創意產業的發展預期指標,包括創意產業在城市GDP中所占有的增加值、創意產業就業人數與增長率、創意產業基地與園區的數量等等,并相應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創意產業的發展政策,意欲成為創意之都。因此可以預見,從2005年率先在上海啟動的中國城市的創意產業元年到2008年,中國城市將快速進入到創意產業與創意經濟獲得實質性發展的一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長沙……在中國眾多城市中,誰將成為中國的創意之都?這不僅僅是關乎創意產業的發展問題,同時也將是中國文化軟實力戰略具體實踐的重要戰略課題。
北京:首都優勢無人敵
《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07~2008)》中顯示,2006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已經達到89.5萬人,創造增加值812億元,占全市增加值的10.3%,同比增長15.9%;資產總額達6161億元,同比增長19.9%;實現收入3614.8億元,同比增長29.4%。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向高端化方向發展。1~5月,文化創意企業實現收入1502.9億元,增長22.1%,文化藝術、軟件網絡、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等行業增勢強勁。
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對北京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意義重大,2007年11月的第二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博覽會,國家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國家部委都給予了充分的支持,顯示出首都的獨特競爭力。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的聚集發展效應日益凸顯,順義綠色國際港、北京798、懷柔電影基地、宋莊藝術集聚區等等不斷增擴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表現出北京在文化軟實力戰略上的快速反應。
上海:先行地位不可撼
2004年下半年,上海市經委看到了創意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積極尋找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創意產業方面的經驗,結合上海特色,組織成立了“上海創意產業中心”。自2005年上海首屆創意產業活動周在洋浦區新建的海上海主會場舉辦以來,上海作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先行地位已不可撼動。從2005年最早的一批18個創意產業園到2007年末分4批成立75家創意產業集聚區,吸引了3000多家企業入住。2006年,上海創意產業增加值674億元,同比增長22.8%,占全市GDP的6.5%。目前,上海創意產業協會已有成員單位200余個,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其本身就是集聚世界各國創意高峰的會展。依據上海市政府發展創意產業的目標,就是和倫敦、紐約、東京并肩站一起,成為“國際創意產業中心”。
集群化是上海創意產業的一大特點。上海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海派文化、現代文化、弄堂文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上海文化。上海擁有大量老洋房、老廠房、老倉庫等優秀歷史建筑,體現了城市發展在不同時期的獨特風格、藝術特色和科學價值。通過改造,這些老廠房注入了新的產業元素,老建筑里集聚了新的機制和新的增量,老廠房成了創意產業基地。由于外部環境寬松、可塑性強,企業運營成本低,產業集聚地具有很強的吸引同類企業入住的能力。
深圳:扶植培育力度大
深圳市在2004年便提出建設“創意設計之都”的目標,同時給予了文化創意產業一系列的“慷慨”扶持:出臺《關于扶持動漫游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政府每年撥出專項資金3億元扶持文化產業,對創意產業進行貸款貼息、獎勵措施;對政府鼓勵的新辦文化企業,免征3年企業所得稅;每年舉辦“創意十二月”活動,集思廣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等,打造中國的“設計之都”, 引導深圳企業從“深圳制造”走向“深圳創造”。
深圳的設計市場培育發展得比較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伴隨著深圳制造業、廣告業、傳媒業特別是印刷業的發展,深圳的平面設計在全國可謂獨領風騷,最鼎盛時曾擁有全國平面設計80%左右的力量。在過去十幾年,深圳的設計師幾乎獲得過世界上所有頂級設計賽事和國際展覽的大獎。深圳的設計師可以很方便地與香港同行交流,更便捷地了解全球資訊。
2004年11月,首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辦,如今,這個展會已成為深圳創意業的一大盛事,知名度和影響力在不斷擴大。上個月剛剛結束的第4屆文博會,參觀總人數達240.13萬人次,專業觀眾34.27萬人次,其中境外專業觀眾5.23萬人次,總成交額635.66億元,顯示出這座年輕城市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迅猛發展態勢。《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