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農民 活了企業
——寧波檢驗檢疫局推行農產品區域化管理基地新模式紀實
本報記者 李彥濤 潘 明
站在寧波慈溪市中橫線公路上,放眼望去,掌起鎮綠葉農場空曠平整、白鷺低飛、綠意盎然。常年不間斷生長的蔬菜,為這里營造出世外桃源般的生態區域。
如今,在寧波慈溪市,像掌起鎮綠葉農場這樣的出口農產品“區域化管理”基地已經有14家,總面積高達9000余畝,一年四季都會有綠油油的蔬菜運出基地,俏銷海內外。
“出口蔬菜原料質量安全有了可靠保證,區域化農場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農業產業化的社會效益大大提升,農民富了、企業活了、政府樂了。”這就是寧波檢驗檢疫局推行的農產品基地“區域化管理”新模式為當地農業發展帶來的深刻變化。
區域化管理:破解新難題
作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寧波特色農產品豐富繁多,每年農產品出口創匯額都在10億美元左右。這樣的數字,雖然在全市出口絕對份額中并不搶眼,但“三農”問題涉及民生,如何做好促進農產品出口這篇大文章,一直是寧波檢驗檢疫局黨組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在2000年初,寧波局就在國內率先試點“公司+基地+標準化”的農產品源頭管理模式,確定了出口企業和種植基地“一對一”的原料供應模式。事實證明,這種模式曾對促進寧波市農產品出口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但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寧波市土地流轉率位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全市耕地流轉面積已達到124.6萬畝,占農戶承包耕地面積的50.6%,耕地流轉率在浙江省名列前茅。越來越多的土地集中到了一些專業種植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手中。由于產量較大,這些專業種植養殖經營者往往同時向多家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提供原料。同時,這些種植養殖大戶已經擁有了對自己的經濟行為負責的能力,不必再依賴某個出口企業對其進行指導和管理。
這些現象撥動了寧波局黨組敏銳的神經,“公司+基地+標準化”的管理模式雖然是有效的,但在寧波這片土地上已經不再是最優的管理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寧波局黨組以勇于擔當的膽略和為民謀福的責任,毅然決定推行出口農產品基地“區域化管理”新模式,決心走出一條讓“檢企政農”多方共贏的好路子。
區域化管理:指明新方向
改革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2008年2月26日,寧波局先是“小試牛刀”,在慈溪市開展區域化管理試點。時隔不久,慈溪這片“試驗田”就傳出喜人的消息:在植物源性食品殘留監控中,檢驗檢疫部門從區域化管理基地抽取樣品,陽性樣品檢出率僅為0.8%,低于2007年的2%。一些較大的農業企業半年時間共抽取原料1109個樣品進行檢測,檢出率為2.3%,同樣低于同期的4.1%。這樣的數字意味著區域化管理基地蔬菜的合格率大大提升。很多老客戶也都給出基地原料質量值得信賴的高度評價。
一年過后,寧波局將試點的成功經驗在全市范圍推廣。從此,一個嶄新的區域化管理模式圖也開始日漸清晰:由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出口蔬菜基地作為備案主體,向檢驗檢疫機構提出備案申請,由檢驗檢疫部門為主,當地農業部門合作參與,按照雙方協議各負其責,共同管理。把備案主體由出口企業轉變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出口蔬菜種植基地,抬高備案基地的規模化門檻,基地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申請實施區域化管理。
掌起鎮的綠葉農場原來只是海通集團的加盟農場,區域化管理后,它也可以向其他公司供貨,產品能賣到多家出口企業。農場主葉善根,最早是一家服裝廠的倉庫保管員。“蔬菜只要種到地里,就已經銷售出去了,無論市場怎么變,每年都會有至少七八十萬元的收入。我是在這片土地上靠政策賺錢了。”說起自己“跳躍式”的變化,葉善根滿臉興奮。
像葉善根一樣,慈溪市橋頭鎮成達農場老板楊成達同樣品嘗著綠色農場帶來的喜悅。今年上半年,慈溪市青刀豆、毛豆等出口蔬菜市場銷售價格每公斤5角錢左右,實施了區域化管理模式的成達農場種植的這兩種蔬菜,平均價格每公斤能賣到9角錢,高出市場銷售價近80%。讓楊成達沒想到的是,從來沒與他們做過生意的江蘇某出口蔬菜加工企業,竟然出到了每公斤1.1元錢的價格收購該農場的青刀豆。
“區域化管理模式做到了基地管理制度、工作規范、記錄格式、現場標識和檔案保存‘五個統一’。現在讓我們最放心的是出口蔬菜原料的質量安全。從源頭抓質量的做法,可以讓我們公司的產品越走越遠。”擁有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等諸多“國”字稱號的海通集團董事毛培成,談起公司未來的前景充滿自信。
寧波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陳孟裕說:“在出口農產品內外壓力巨大的形勢下,只有控制源頭,并在源頭管理上狠抓產品質量,建立溯源體系,降低運作成本,才是解決出口農產品問題的根本之道。”
區域化管理:走活一盤棋
在寧波,區域化管理基地就是一個“聚寶盆”。現在,這樣的“聚寶盆”已經吸引大學生在這里安居樂業。原因是區域化管理基地不但可以農機操作,科學種地,施展才能,每月還能夠拿到政府發給的穩定工資。
果木種植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小葉,現在已經是綠葉農場的業務骨干,他在這里每月能夠賺到2500元,而場主每月只需要付給他900元,另外的1600元都是政府給的。
“不在政府工作,卻能拿到政府開的工資,為了農民得實惠,政府下了真工夫。”慈溪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陳偉告訴記者。據介紹,政府每年除了為農場的員工開工資,像噴灌這樣的農機設施投入也都是政府埋單。
“對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監控迫切需要各個主管職能部門的強強合作。只有握起更多的‘拳頭’,才能真正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慈溪農產品擴大出口。”寧波檢驗檢疫局黨組的決策,已經變成了一方推動、多方行動的“大戲”,走活了農產品基地管理一盤棋。
今年以來,區域化管理模式猶如一場春雨也滲透進輸歐茶葉基地,實現對出口茶葉從源頭到成品的全過程質量控制,使寧波出口茶葉質量明顯提升。1至8月,寧波茶葉出口歐盟64噸,貨值15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1%和35%,檢驗合格率達100%,比去年同期增長7個百分點。
“現在是蔬菜、茶葉,下一步我們將逐步把水產品等也同樣引入區域化管理模式。監管模式不能墨守成規,更不能搞人海戰術,要靠信息化手段,風險評估。有了這種模式,可以緩解檢驗檢疫人員不足的矛盾,可以輕松執法,這與新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要求的‘抽檢監督’精神是完全吻合的。”寧波檢驗檢疫局局長山巍描述著促進農產品出口這篇大文章的美好構想,在這樣的構想中,我們看到了現代農業的魅力,也看到了寧波推行農產品基地區域化管理的巨大潛力。《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