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治理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社會信用與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并列作為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凸顯了社會信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按照廈門市委市政府部署,廈門市發展改革委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制度加強研究、加力推進,不斷開創信用建設新局面。廈門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將繼續探索試驗、探路先行,譜寫信用建設“廈門篇章”。
以信用賦能產業發展
構筑經濟“信”基礎
“公司通過廈門市‘信易貸’平臺獲得單筆百萬元信用貸款。這筆貸款推動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2023年公司業績增長近40%。”廈門普標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注為醫療機構資產設備智能化管理、全生命周期質控管理提供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致力于讓每一臺醫療設備“說話”。
這是信用賦能產業發展、助力科技創新引領動能轉換的生動縮影。
經濟發展,基礎在實體、支撐在產業。廈門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創新“科技+信用+金融”服務模式,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最后一公里”。
據介紹,廈門率先在全國推出“信易貸”模式,創新開展“首貸”“續貸”服務,提高中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覆蓋面及便利度。截至2023年12月末,廈門市“信易貸”平臺注冊企業6.2萬家,入駐金融機構41家,累計撮合融資1110.5億元;首貸續貸服務中心成功授信299筆、7.97億元,獲得首貸貼息134筆,對應融資金額3.88億元。
與此同時,廈門創新設立符合行業特色契合企業需求的多領域特色應用場景,以滿足中小微企業的需求。創新“科信貸”,解決科技型企業“高人力成本、高研發投入、輕資產”的融資難問題;聯合信用服務機構在公共資源采購領域創新“公共采購信易貸”,累計授信185.43億元;全國首創“港航信易貸”,為53家港航企業融資授信13.37億元;創新“園區信易貸”,為347家園區企業融資授信34.2億元;創新工程建設領域“工程信易貸”,為758家企業融資授信12億元。
不僅是融資,廈門多管齊下,創新信用舉措,服務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如,率先建設信用大數據創新中心,探索公共+市場信用數據融合應用,目前可對外服務的信用數據規模超272億條,招商落地企業75家;在全國首開先河,舉辦首屆百行信用大數據創新應用場景征集活動,積極推動信用優秀技術、產品、場景落地;依托城市大腦底座能力,融通部門信息資源,借助信用監管體系,推行“免申即享”服務;創新涉民營企業執行案件“信用考核機制”,幫助失信企業回歸良性發展軌道;推行信用賦能溯源全鏈條,已匯聚1607萬多條進口商品有效溯源數據,備案登記315個溯源主體565種進口商品,生成449萬多條從原產地到消費終端的全生命周期溯源信用鏈條;首創“企業創新稅收指數”,推動銀行機構開發純信用免抵押“研發創新稅易貸”產品。
以信用賦能社會治理
開辟治理“信”路徑
在同安區鳳祥社區,志愿服務、公益捐贈、垃圾分類、誠信行為,都可以增加信用積分,這些積分可用于兌換各類商品和服務。鳳祥社區積極探索“商居融合 誠信鳳祥”社區工作法,建立多部門、多商家、多群體聯動的信用積分兌換機制,并以此推動形成“信易居”社區治理模式。
“信易居”社區治理模式帶來令人欣喜的變化。鳳祥社區信用積分超市已兌換積分118批次,惠及轄區居民數2300人次,商家虛假宣傳、誠信糾紛的現象逐漸減少,激活社區商圈,商戶由732家增加到了1077家。
信用建設“一根針”,串起基層治理“千條線”,為社會治理開辟了新路徑。
廈門將信用大數據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以法治化規范化建設為牽引,以智慧化現代化建設為目標,搭建了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形成極具廈門特色的“一張表、一支撐、一保障、兩網、兩庫、市區兩級”格局。其中,“兩庫”(法人信用信息庫和自然人信用信息庫)已匯集69個部門17億條數據,覆蓋全市所有企業和自然人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廈門全面拓展信用大數據應用,減少政府治理中所產生的交易成本,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快廈門市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廈門持續深挖個人信用價值,以信用‘微改革’,帶動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水平的提檔升級。”廈門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以信用賦能民生保障
釋放惠民“信”活力
三歲的小孩易患鼻炎,家住蓮前的市民郭女士每周帶上孩子前往廈門中醫院推拿。“換作以前,至少要充值付費兩次,帶著孩子排隊非常麻煩。現在采用信用就醫,不用反復排隊,方便太多了,省時又省力。”
廈門聚力推動信用惠民生,探索出一條信用與民生相互融合的新道路。廈門率先在全國實行的“個人信用白鷺分+平臺+金融機構”信用就醫模式,便是聚焦群眾關鍵小事,打破“慣性思維”,積極推動信用大數據創新應用的生動案例。
信用就醫推出至今已在全市59家公立醫療機構推行使用,覆蓋全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通人數超51.6萬;信用停車為市民提供“先離場,后繳費”服務,已覆蓋全市所有市政路邊停車位,惠民停車時長突破202.2萬分鐘,停車訂單筆數超100萬筆;信用借閱一次最多可免押金借閱40本書,已覆蓋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使用人數達28.6萬人、借閱圖書超3495萬冊……
廈門創新推出“個人信用白鷺分”獨有品牌,打造“信用惠民”應用場景累計達101個,涵蓋醫療、教育、公共交通、法律、行政服務、金融等眾多場景領域。“目前,‘個人信用白鷺分’用戶超307萬,這一創新應用在提升城市文明、助力社會治理、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廈門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以信用賦能營商環境
注入發展“信”動力
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和高質量的社會信用環境,既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有效保障。
廈門不斷以信用建設“軟實力”,筑牢營商環境“硬支撐”。
2023年7月,廈門士蘭明鎵化合物半導體有限公司申報PSS襯底、倒裝銀鏡芯片生產線的項目環評,通過廈門在全國首創的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公司實現即來即辦。“排污權核定和排污許可證還實行智能核算、統一申請、當場辦結,節省了70天,請第三方核算的費用也省了下來。”公司環保工程師高藝偉介紹。
據介紹,廈門全面實施信用承諾審批。按照“你承諾,我先批,事后查,失信懲”的理念,形成閉合環路,讓經營主體獲得更多改革紅利;在實施財政性資金項目安排等各類政府優惠政策申報時,開展信用前置審查,對于信用良好的企業,優先推薦申報,簡化流程;鎮街等基層為白鷺分高的市民推出優先審批、縮短辦理時限等服務,全面提升審批效率。
廈門探索開展合同履約全流程信用監管,將相關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合同履約情況納入政務誠信考核,將企業合同履約結果依法依規納入交易雙方信用記錄,并納入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事項,作為政府財政性資金補助、評先評優、行政審批等方面實施不同信用激勵的重要參考依據,從而引導經營主體履約踐諾,營造優良營商環境。
廈門建立全市統一的聯合懲戒平臺,依法依規審慎對失信主體和行為進行約束,同時開展失信主體專項治理,嚴重失信名單主體數占城市存續企業總數的比例遠低于全國同類城市均值。
作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廈門出臺了全國首個副省級地方信用條例,較早構建了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打造信用大數據在金融信貸、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場景,形成了全社會守信氛圍與營商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
廈門市發展改革委表示,接下來將以綜合改革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貢獻更多“廈門經驗”,為廈門綜合改革試點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鮮活案例,助力廈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