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拓展信用信息應用場景,大力發展信用服務市場,加快構建全方位全覆蓋的信用監管服務體系。”2月21日召開的全區招商引資暨誠信建設會議為歸集信用信息、凈化發展環境指明方向。
誠信,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不斷健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以此來凈化市場環境,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實現質量增長、效益增長和動能轉換,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內蒙古正在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機制,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信守承諾、“新官理舊賬”、不輕諾寡信,統籌推進政務誠信和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建設,切實把內蒙古人講誠信、守信用的正面形象立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內蒙古自治區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等90余個文件,制定了《信用信息征集共享管理規范》《企業綜合信用等級評價規范》等15項地方標準,并對其中9項標準進行了二次修訂,形成多層次、較完善的政策制度體系。
信用信息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是信用工作的基礎。從2014年開始,內蒙古先后分兩期建設內蒙古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經過近10年的不斷完善升級,該平臺現已形成了“兩體系、三中心、九系統”的整體架構,實現了對全區所有社會主體的信用檔案建設,成為全區“上下貫通、橫向聯通、全面覆蓋”的信息共享交換樞紐。
“截至目前,平臺共歸集全區625.82萬市場主體、3.04萬機關事業單位、3.43萬社會組織和2400萬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共計3.67億條,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馬文介紹。
為推進自治區各行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積極推動社會信用信息平臺與自治區主要監管部門的業務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將信用查詢嵌入日常監管環節。截至2023年12月,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累計歸集全國和自治區各地、各部門嚴重失信“黑名單”信息317萬條,誠實守信“紅名單”信息32萬條,并推送共享至自治區各地各部門對信息主體開展聯合獎懲。各地各部門在行政事項辦理過程中,共調用查詢信用信息超過7483萬次,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讓講誠信、守信用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023年8月,烏海市獲評全國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取得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最高榮譽。
烏海市通過“四個堅持”讓“信用烏海”芳香四溢。堅持制度先行,充分發揮制度對信用體系建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從制度層面保障創建工作落實落細。堅持數智賦能,以數字化改革為統領,迭代完善信用平臺信息系統,累計接收自治區平臺推送數據1300萬條。堅持全鏈監管,以構建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新型監管機制為重點,著力加強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監管,促進市場主體守法誠信經營。堅持創新場景,以信用惠民便企應用服務為著力點,持續拓展“信用+”應用場景,多措并舉提升誠信主體獲得感。
講誠信守信用是社會和諧之本。內蒙古將2024年確定為“誠信建設提升年”,組織開展全社會誠信建設促進行動,并將“新年第一會”定為以全區優化營商環境暨開展全社會誠信建設促進行動動員大會。
“目前,已抽調各盟市人員成立了全社會誠信建設促進行動工作專班,建立了專班各項工作制度。此外,我們配合起草了《內蒙古自治區關于開展全社會誠信建設促進行動總體工作方案》,起草了《內蒙古自治區關于開展商務誠信建設促進行動工作方案》。同時,進一步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落實落細,適時與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及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全區范圍內的執法檢查工作。并將不斷優化提升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功能,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信用信息歸集的合規率、及時率和上報率,力爭實現國家監測‘零通報’,平臺運維‘零事故’。”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